文章分類Article

淺談邊性人格障礙,邊性人格障礙患者常見的行為模式有哪些?苗栗心理諮商/竹南心理諮商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一種形成原因複雜的人格障礙,它會影響到個人的情緒調節、思維模式及人際關係。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個體往往會經歷強烈的情緒波動,並且在人際關係中會有極端的反應和行為模式。這種障礙的核心特徵包含情緒的不穩定、強烈的情感反應以及對被拒絕或拋棄的深度恐懼。以下我們將帶大家一起了解此種人格障礙的特徵、成因以及如何與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互動。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特徵
1.情緒波動劇烈:患有BPD的人通常在短時間內經歷劇烈的情緒變化,從極端的快樂轉為深沉的絕望或憤怒。他們的情緒反應往往與事件的實際嚴重性不成比例,這使得他們對生活中的壓力源產生過度反應。而這樣的過度反應,也會使得他們在與他人的人際關係上產生不良的影響。諸如:由於性格的不穩定性,致使被大眾孤立。
2.自我認同感不穩定:BPD患者常對自己的身份和人生方向有不確定的感覺,甚至會時常改變對自我的看法,影響其在職業、友情、愛情等方面的選擇。他們的性格會有點反覆無常,因為他們無法確認自己在他人內心的形象與定位,所以使得他們沒辦法形成一個穩定的自我認同。
3.人際關係困難:由於對被拋棄的強烈恐懼,患有BPD的個體在人際關係中可能表現出過度依賴、情感操控等行為。他們可能在短時間內將他人理想化,但隨後又因某些細小原因而將他人視為敵人。同理,他們也可能因為你的一個不經意的行為,而把你視為他人生中的救世主,並且對你百依百順或過度依賴。可是,一旦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在與你的相處過程中不順心,他們就有可能在瞬間變臉。
4.行為上的衝動性:BPD患者常有衝動性的行為,例如濫用藥物、自殘或衝動性購物等,以應對情緒波動並尋求一時的情緒緩解。
5.自我傷害與自殺傾向:許多患有BPD的個體會有自我傷害的行為,這並非為了尋求他人關注,而是作為一種情緒宣洩的方式。此外,BPD患者的自殺率較一般人群高出許多。
 
成因: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成因並不完全明確,通常被認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主流心理學界認為,精神疾病無外乎是由生理、心理、社會三者相互影響所產生。遺傳因素與大腦中的情緒調控系統異常是生理方面的主要成因,此外,童年時期的創傷、虐待或忽視也被認為是此障礙的高風險因素。情緒發展過程中的缺乏支持性環境可能導致這些人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形成健康的情感應對策略。
如何與患有BPD的個體互動:
與BPD患者互動時,理解、同理心以及保持情緒穩定是關鍵。以下是一些有助於與BPD患者建立良好互動的方法:
1.表現出穩定和支持:BPD患者常害怕被拒絕或忽視,因此在與他們相處時,表現出穩定性、支持和接受非常重要。盡量避免突然的情緒轉變或強烈的反應,並在對話中保持冷靜,以幫助他們減少情緒波動。
2.設立健康的界限:由於BPD患者在人際關係中可能出現過度依賴或情感操控行為,因此與他們保持適當的界限是必要的。清楚表達界限並解釋其必要性,可以讓BPD患者在不危害彼此的情況下建立安全的關係。
3.不要輕易承諾或過度理想化:BPD患者可能會將他人理想化,但這種理想化很容易因小事而改變。避免承諾自己無法實現的事情,以免造成他們的失望或挫敗感。
4.鼓勵專業協助:邊緣性人格障礙可以透過心理治療(如辯證行為治療,DBT)得到改善,讓他們逐漸學會管理情緒並提升人際關係能力。建議他們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治療師的協助,而不是試圖獨自承擔治療的責任。
5.保持同理心但避免過度投入:雖然BPD患者經常在情緒上非常激烈,但保持冷靜和理性的態度有助於維持關係中的穩定。避免過度投入他們的情緒之中,同時也要避免因為害怕衝突而妥協自身立場。
總而言之,與邊緣性人格障礙者互動雖然具有挑戰性,但透過理解和適當的支持策略,患有此障礙的個體也能在關係中建立更穩定、健康的互動。對一般民眾而言,理解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特徵和行為模式,並在互動中保持理性、同理心和穩定的情緒,將有助於與患有BPD的人建立正向的溝通橋樑。
文:度情心理諮商所所長 李金峻

 

TOP